拍攝時間:2017
拍攝地點:哥斯達黎加
拍攝設備:Canon EOS-1D X Mark II EF200mm f/2L IS USM +1.4x III
拍攝參數(shù):f/5.6 1/1250 +0.0 iso641

朱背啄花鳥隸屬于雀形目啄花鳥科啄花鳥屬,是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不可或缺的一員,作為小型食蟲鳥類和傳粉者,在控制害蟲數(shù)量、促進植物繁衍方面發(fā)揮著積極作用。其體型極為小巧玲瓏,體長僅約8 - 9厘米,體重約5 - 7克,小巧輕盈的身形使其能夠靈活穿梭于枝葉花叢間。朱背啄花鳥的外貌特征鮮明獨特,雄鳥上體自額至尾上覆羽呈亮麗的猩紅色,鮮艷奪目,在綠葉繁花的映襯下尤為顯眼;兩翅和尾羽黑褐色,外側(cè)尾羽羽端綴有白色;下體白色,兩脅沾有皮黃色,喉部中央還有一塊栗色的斑。雌鳥上體橄欖綠色,下體白色,兩脅同樣帶有皮黃色,相較于雄鳥,雖少了艷麗色彩,但清新淡雅的色調(diào)也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環(huán)境。它擁有短而尖細的喙,便于啄食花蕊中的花蜜、捕捉小型昆蟲以及啄取果實。
朱背啄花鳥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地區(qū),在中國,主要見于長江以南各省,包括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海南等地;國外分布于印度、尼泊爾、孟加拉國、緬甸、泰國、老撾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菲律賓等國家。它們適應多種環(huán)境,常見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、次生林、竹林、灌叢以及果園、公園等,這些地方植被豐富,既有可供覓食的花朵、果實和昆蟲,又有適宜的樹枝供其筑巢棲息。朱背啄花鳥是日行性鳥類,白天極為活躍,常常單獨或成對活動,也會結(jié)成小群覓食。它們在樹冠層和花叢間頻繁穿梭跳躍,以花蜜、花粉、漿果以及蚜蟲、甲蟲等小型昆蟲為食。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,不經(jīng)意間幫助植物完成傳粉,促進植物繁殖。繁殖季節(jié),雄鳥會通過展示鮮艷的羽毛、發(fā)出悅耳的鳴唱等方式吸引雌鳥。雌鳥負責筑巢,巢穴精巧別致,多呈梨形,由植物纖維、苔蘚、蛛絲等材料編織而成,懸掛在細枝上。每窩產(chǎn)2 - 4枚卵,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和育雛任務,經(jīng)過約12 - 14天的孵化,幼鳥破殼,親鳥會精心照料幼鳥直至其羽翼豐滿、能夠獨立生活。
朱背啄花鳥在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中被列為無危物種,種群數(shù)量相對穩(wěn)定。不過,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,其棲息地面臨著森林砍伐、城市化建設、環(huán)境污染等威脅,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朱背啄花鳥的生存空間被壓縮,食物資源減少。為此,各地通過加強自然保護區(qū)建設、保護棲息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開展生態(tài)保護宣傳教育等措施,致力于維護朱背啄花鳥的生存環(huán)境,確保這一靈動可愛的小鳥能夠在自然界中繼續(xù)繁衍生息。